积极推动传统村落保护 省级传统村落全部完成挂牌保护
近期,为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有关要求,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,我市组织开展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工作,已命名的14个省级传统村落已全部完成挂牌。
传统村落是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,是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浓郁乡愁。近年来,我市积极推动传统村落保护,实现省级传统村落创建在7个涉农县区全覆盖,“暖暖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”的村庄画卷已深深印烙在淮安大地。
一是规划先行,稳步推进。市、县(区)、镇、村四级联动,对全市农村地区文物古迹、历史建筑、传统名居等进行摸底,全面了解传统村落现状及保护需求。市级层面在全面摸底、县区上报的基础上,经由专家论证,制定全市传统村落保护方案。同时,聘请高水平规划团队,市、县区住建部门积极联动,邀请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、东南大学专家团队来淮,“点对点”指导传统村落保护,推动淮安传统村落建设“换脑增型”。专家指导为淮安区九洞村、淮阴区太山村等省级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指明了方向、提供了遵循。
二是保护优先,开发并行。我市在传统村落开发过程中,首先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,凸显文化内涵;其次落地村庄规划,提升村庄价值;同时重视乡村治理,促进经济发展。真正体现“历史真实性、风貌完整性、生活延续性”。鼓励各县区挖掘本地文化资源,对历史遗迹实施适度的保护性开发。淮阴区马头镇太山村历史遗存众多,当地修缮三闸遗址、枚乘故里、清口枢纽、漂母祠、石工头与石碣碑等遗迹,在配置保护措施的同时,对村庄进行优化设计,完善生活设施、提高宜居水平,建设水工文化基地、百香园等与遗迹配套项目。实现了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相融合、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发声。
三是以人为本,提振产业。传统村落保护重在“引人”“留人”,我市不断厚植村落居民的乡土情怀,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中,让村民真真切切受益。充分利用传统村落历史文化、自然生态、田园风光等资源优势,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、乡土特色产业,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,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,提高传统村落保护自我保障能力。盱眙县黄花塘茶场地处大别山余脉大雨山区,当地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,种植绿茶,出产远近闻名的“雨山茶”,当茶文化渗透进村庄的每个角落,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则带动了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致富,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。
淮安市人民政府 我市积极推动传统村落保护 省级传统村落全部完成挂牌保护http://www.huaian.gov.cn/col/16657_173466/art/16960896/1697700974097iiZTVxkz.html